今日日期: RSS阅读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教育 >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家长驿站」丨高三家长如何对待考前心情烦躁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10 08:38:01 来源:

  随着2021年高考的临近,考生们的压力陡增,普遍会有紧张、焦虑等情绪,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作为高三考生,压力人人皆有,关键在于考生、家长和学校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焦虑。面对焦虑,家长如何做,才能引导考生趋其利避其害,做到不增加焦虑,释放过度焦虑,接受适度焦虑,从而以平和、有备的心态迎接高考,在考场上能够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一、家长营造轻松适可而止

  有些家长很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虽然在孩子复习考试阶段自己也很担忧,但从不表现出来。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以漠不关心孩子的相反行为来消除孩子的紧张。

  有一个父亲在孩子临近高考时,反而多让孩子做起家务来,让孩子洗衣服、拖地板、买酱油。其实,这位父亲这样做至少有几个好处:第一,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把他的考试当回事,孩子可能会想:“临考试了,还让我做家务,这也太不重视我了,让你们不重视我,我一定考一个好成绩让你们看一看。”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第二,这样做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孩子已经写了一天作业了,如果让他洗衣服或买东西,会使他换一下脑筋,休息一会儿。也许在路上或洗衣服的时候他会整理自己复习的内容,更好地消化它。第三,适当地做家务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既然损失了这些时间,自己就要以更高的效率来补回它,学生做完家务后,往往会更珍惜时间。

  当然,这一招不能随便用,有些孩子缺少自觉性,学习不专心,需要大人的督促。如果你打断了他的学习,让他适当做家务,他会很高兴。因为只要不学习,就是他的乐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不要采用这个方法。只是对自觉性过强、焦虑感严重的学生,可以这样做。

  例如:有位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他平时知道尊敬父母,也很懂事,可最近像吃了“枪”药,脾气大得很,妈妈一问他考试复习得怎样了,或者在学校复习什么了,他就不给妈妈好脸子。而越是这样,妈妈也就越着急,越想问他,结果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母亲为此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心理毛病?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孩子平时是一个学习较为用功的学生,上进心也比较强。作为班干部,他觉得有一些压力:如果自己考不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笑话。临近考试,他总觉得没有把握,所以暗中使劲,非要取得一个好成绩。表面上看,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在复习,但内心深处,他并不自信,而且对自己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都不太满意。他在为自己的复习担忧,需要一个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人。可母亲却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每天只知道对他的学习说三道四。每逢这时,他就不由得顶撞母亲,甚至有时恨不得再砸点儿什么东西才解恨。这就是所谓考前脾气大的缘由。

  其实,对于这样平时较为自觉的孩子,家长没必要在考前对他们过于关注和担心如果你的孩子在考前看一看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你大可不必过虑,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在浪费时间,而说明他需要一些放松。此时,家长不妨可以这样做:

  (1)应当鼓励孩子多出去锻炼身体,可以告诉孩子适当休息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不要笼统地寻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如复习得如何了,有没有什么把握,能考多少分,而是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困难和难关,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3)当孩子与你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家长要多听少说。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不要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孩子与你诉说压力时,并不总是意味着要你马上解决它,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其实他知道如何解决这种压力。此时,他更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你能做的,就是倾听。在听孩子说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你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开放式交谈,因为孩子会觉得无法再谈下去了。开放式的交谈是这样的:“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烦,你最感到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十有八九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你们的谈话就能得以深入了。

  孩子的过度紧张主要是缺乏自信。要提高自信首先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外部有利条件。我们可以跟孩子说高校扩招使考生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了;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为家长看到孩子最近一段的表现比以前好多了,学习效率比较高。这样孩子心里会踏实一些,效率也会更高。多说积极的话,用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家长甚至可以以幽默的口吻来与孩子谈论考试,如“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你一定要考上什么大学,那可不是随便想的”,“我看读什么专业都不错,只要能干,行行出状元”。还可以与孩子探讨“考不上怎么办”的问题,不要回避它。回避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没有任何考不上的打算,从而加重思想包袱。

  怎么观察孩子有没有学习压力过大,焦虑、烦躁这些问题,比如说,脾气变坏(女孩会变得更爱哭),情绪波动大,有些会出现狠抓自己的头发,严重的会出现自残现象,还有心慌、气色差、失眠等,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这些情况,现在教给大家几个马上可以用的放松的方法:一个是做深呼吸;另一个是把全身肌肉绷紧再放松,可以与深呼吸结合起来做。累了或烦了的时候做几遍可使大脑得到休息,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景色,或者出去散步、打球、听音乐、聊天、做家务,还有睡前打坐二十分钟,都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许多人知道失眠时数数可帮助入睡,可有时数了成千上万还睡不着,于是开始烦躁。这是由于数的方法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数的时候随着呼吸的节律,不要太快,不是一个数挨一个数地数下去,而是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这样单调往复地数,数了多少也不知道就不会形成心理压力。

  二、如何预防和应对考前失眠

  考试期间常会听到一些同学如此抱怨:“本来平时睡眠挺好的,可关键时刻却失眠”,“今天考试,昨天一夜没睡好,早晨起来,头晕脑涨的,这下功亏一篑了”,“我更惨,距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出现睡眠障碍,晚上睡木好觉,白天自然就看不进去书,临阵都没有磨好枪,这次考试不失败才怪呢”……从这些同学的抱怨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无奈和痛苦,而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则更是忧心什忡,有的家长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买来保健品,但其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

  要解决这些同学的痛苦,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失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失眠主要是指夜间睡不着或醒后不能入睡。而在抱怨自己常常失眠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并不与上述情况相符,如有的同学说:“我今天没睡好觉,整夜都在做梦。”这些同学认为做梦等于睡眠不好。还有的同学说:“我昨晚失眠,上床很长时间才睡着,早晨起来感觉很不好。”可当问他到底上床后多长时间睡着的,他自己也不清楚,类似这两位同学的情况是否是真的失眠呢?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芳是一名高三的女生,高考前的一天晚上,睡到半夜时,外面房间里妈妈弄出了一点声音,把她惊醒了,她很生气,想到今天晚上睡不好觉一定会影响第二天的成绩,因此非常焦虑,越着急越睡不着……迷迷糊糊,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马上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并断定她昨晚曾经失眠,而后又进一步推断:昨晚的失眠对今天的考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当问起小芳的母亲时,母亲却说:小芳昨夜从惊醒到重新入睡大约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小芳却觉得时间很长,好像有几个小时。

  像小芳这类同学所患的实际上并非“失眠症”,而是“失眠恐惧症”,心理学上称“假性失眠”或“良性失眠”。其表现是:当事人虽抱怨自己深受失眠之苦,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缺乏睡眠,换言之,此种失眠不是真实的,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而已。像前面提到的小芳,就是对夜间的时间估计失实,实际上并不存在生理上的失眠障碍。

  那些痛苦地诉说“昨夜没有睡好是因为整夜都在做梦”的人,其所述更不符合生理学的规律。从生理学上看,人的睡眠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一夜的睡眠中,两种形式的睡眠交替出现。快波睡眠大约每隔90分钟出现一次,每次约20分钟,如果人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绝大部分都诉说自己正在做梦,而有梦的快波睡眠对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据美国睡眠精神生理学研究会研究发现,有梦睡眠要比无梦睡眠更能改善人的记忆力。他们还发现,如果一个人多次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第二天,他会尽力去补足失去的快波睡眠时间。如果几天来反复干扰一个人的快波睡眠,他就会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甚至濒于精神病的边缘。所以,所谓的“整夜做梦”,其实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误估计。人在出现快波睡眠之前,已经经过了慢波睡眠阶段,所以,当你说“整夜做梦”时,你已经睡了不少时间了。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的失眠现象,并非上述所说的假性失眠,而是有真正的症状存在,主要表现有:

  ①入睡困难。平时躺在床上很快入睡,可考试期间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眼看时钟从9点走到10点、11点、12点……

  ②早醒。入睡虽然很快,但睡上三四个小时后,会忽然惊醒,一看钟才午夜两点,可却再也睡不着了,瞪眼到天明。

  ③整夜失眠。躺在床上,努力想要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直到天明。

  ④时睡时醒,不能进入沉睡状态。

  出现上述症状后考生往往焦虑万分,认为此情况必定会影响白天的复习、考试,真的如此吗?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著名的睡眠剥夺(到了睡眠时间不准睡或自愿不睡)实验。在实验中,睡眠剥夺最长的时间可达200个小时(8天多),结果发现,受试者除了感到极度疲劳、昏昏欲睡之外,其身心功能并无显著异常现象发生。甚至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连续维持11天不怎么睡眠的受试者,在智力测验的表现上居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中人们也会发现,一些同学晚上只睡5~6个小时,但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的复习和考试。更何况彻夜不眠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他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只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装上阵,就会发现,“失眠”之后,我们照样可以把白天的事情做得很好。

  当然,不管是真正的失眠,或者是“假性失眠”,由于对一些同学的复习和考试常常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还应尽力避免“失眠”情况的出现。那么,应该如何来做呢?

  1.不怕失眠

  大多数同学之所以在失眠后出现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认知上的错误造成的。大多数“失眠者”早晨起来,首先提醒自己的是:一夜没睡好,今天肯定精力不足,学习效率肯定不高。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常常会使人一整天无精打采,无法振作起来,加上复习考试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思维不灵活。

  所以,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睡眠的意义看得过于重要。有些同学要求考前及考试期间的每一个晚上必须睡得香甜,当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不能实现时,有的人就会陷入惴惴不安的心态里。只要我们不怕失眠,克制自己因失眠带来的情绪波动和焦虑不安,那么,即使在失眠状态下,我们仍然可以正常地学习、正常地考试,正常地发挥自己已有的水平。

  当我们偶尔出现一两次失眠情况时,千万不要紧张,而应宽容地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因为一个人何时能够入睡,完全是大脑本身生理的自然反应,不是以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如果硬要主观意志强迫自己人睡,其结果只能由假性失眠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失眠”状态。

  2.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通过有规律的睡眠,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从而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防止失眠现象的产生。有时因有事必需晚睡时,早晨仍然要按时起床。遇到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存贮,睡多了无用。

  3.即使在紧张复习期间也要做到劳逸结合

  睡眠需要身心和谐。紧张的复习所造成的疲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劳,而身体并没有很疲劳,所以,很难人睡。如果每天参加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借以活动身体,使身心配合默契,则有助于人睡,但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有人在睡前想通过剧烈的运动使身体疲劳,认为这样容易入睡,实践证明,往往适得其反。

  4.睡前放松心情

  睡前半小时内避免做过分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对不能带着思考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5.睡床单纯化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睡床只供睡眠用,不在床上看书,不在床上打电话,不在床上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破坏自己定时睡眠的习惯。

  6.睡前饮食适度

  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的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

  7.不起床看书

  无论怎样睡不着,都不要“索性不睡了”而起来看书,要任凭自己来回翻,只要处于睡眠的姿势,躺在床上,就能起到休息作用。

  总之,在高度的压力下,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多交流,家长无需引导,不必指导,切忌指责,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只需要多陪着孩子,这属于陪伴分享。

关于我们 /ABOUT US
咸阳渭城中学原名咸阳第四中学,始建于1955年,1987年更名为咸阳渭城中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2014年9月与咸阳八方中学合并,两校区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共计27212平方米。现有教学楼5幢,实验楼2幢,教学设施较完备,有教学班57个,在校学生3203人,教职工279人,专任教师22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2人,高级以上职称119人,特级教师6人,正高级职称2人。 建校六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渭中师生在渭城中学这块充满活力...

常用链接:

微信平台

尚怀奇名校长工作室

Baidu
map